国际交流

Domesticmarket 国内市场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内市场 > 新闻浏览

套上“互联网+”的轮子 共享单车能跑多远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北京)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08 13:46

扫描二维码,5秒钟之后,伴随着“咔哒”的开锁声,面前这辆单车便租赁成功,可以直接骑走了。

从9月初起,用手机“解锁”自行车成了北京路边的常见一景:无论是停在街角,还是骑在路上,这款名为“摩拜”的自行车,凭借其颇具现代感的全铝框架设计和橙、银两色搭配的车身赢得了极高的“回头率”。

事实上,摩拜并不是北京第一款共享自行车。去年9月,一款名为“ofo”的共享单车在北京大学投入使用,尝试通过手机APP预约的方式,实现师生“随时有车骑”的目标。据了解,ofo上线至今,已有近7万辆共享单车,为全国20座城市超过150万师生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继医疗、出租车、养老、外卖等行业之后,这一次,互联网“网”住了自行车。定位于短途出行的共享智能单车,摩拜与ofo纷纷入局“城市单车”市场,共享单车领域正成为资本角逐的下一个“战场”。

如何打通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盈利模式如何破解?在各种基础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如何避免前车之鉴?“互联网+自行车”时代,以上“三问”成为外界最关注的焦点。

如何克服 “ 潮汐效应 ”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虽然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发达,但“从家到地铁站要步行15分钟”或“从地铁站到公司还有2公里”的难题依然存在。

摩拜单车市场部经理马然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定位于短途出行的共享智能单车,摩拜正是要解决“城市交通最后几公里”的问题。

据了解,摩拜单车是一款需要配合手机APP使用的自行车。用户可通过APP查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车子进行预约,找到单车后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即可自动解锁。

收费方面,注册时每位用户需缴纳299元的押金,租车费用则以每半小时1元钱计算。所有的收费,均是通过手机支付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传统公共自行车必须到固定停车桩取车、还车,由于每辆车内装入GPS定位系统,摩拜单车真正实现了“随停随放”。

同样是共享单车,刚刚获得移动出行巨头滴滴投资的ofo则专注于开发校园市场,而且与摩拜花高价打造“炫酷”自行车不同,ofo的单车主要是通过二手回购和捐赠获得,其中捐车者可获得自行车免费使用权。

ofo上线之初,常常出现上课之前宿舍楼下“一车难求”,教学楼下又停满了无人使用的单车的情况,这被称为人们出行的“潮汐效应”,因为校园是一个封闭空间,通过调整各区域内的单车布局,ofo很快实现了复用效应,提高了单车的租赁频次。

“潮汐效应”在摩拜登陆北京后也迅速表现出来,但更难解决。马然告诉记者,目前摩拜单车还处于数据积累阶段,等到用户形成了相应的租车习惯,采集的数据也足够庞大之时,公司就会根据大数据来进行单车的区域分配。

对此,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表示,要克服潮汐问题,首先要在数据层面把城市里每个人的家庭住址和工作地点打通,了解每一个人的日常流动情况。

在他看来,只有掌握了城市每个区域白日人口的数量和流动特征,才可以根据需要精确投放公共自行车。

如何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今年8月底和9月初,摩拜单车与ofo共享单车分别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B轮融资。9月26日,共享汽车领域的巨头——滴滴出行对外宣布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ofo,并表示双方将在城市出行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然而,作为一家公司,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是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以摩拜单车为例,面对成本3000元的单车,用户在感叹半小时1元钱的价格“实在便宜”的同时,也会产生公司利润从何而来的疑问。

对此,马然坦承,摩拜目前还没有盈利。在她看来,从第一辆摩拜投入使用到现在不过半年时间,维护和开拓市场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我们暂未考虑未来以何种模式盈利”。

骑酷(北京)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车锁和公租车系统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张文瑞认为,靠租车肯定是不赚钱的,必须要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共享单车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很多,比如社交、电商、广告和硬件销售。

共享自行车要盈利,杭州模式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2015年,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成本超8000万,但通过亭(棚)广告经营权挂牌转让及相关费用,已经实现了“自己养活自己”。

涂子沛认为,除了转让车身的广告经营权外,摩拜单车还可以借助对用户所在位置的掌握,根据个人情况推送个性化广告,例如告诉骑车人他路过的餐厅正在打折,在实现互动的同时取得收入。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潘海啸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适当提高租车收费价格外,来自政府的奖励措施也将发挥极大作用,“共享单车毕竟是对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

事实上,目前各地的公共自行车绝大部分都采用了“由政府牵头成立公益性的公司,并且持续性给予财政补贴”的模式。共享单车模式的出现,减去了政府大规模基础建设和长期运营管理的负担,让政府能够以最“轻”的模式推广公共自行车。

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当政府的资助资金与运营收入相结合时,共享单车真正的利润空间才会出现。否则,一场类似过去“滴滴”与“快的”的成本战争极有可能在共享单车领域打响。

投放密度与利用率能否实现平衡

上线半年,在北京推广近1个月,摩拜收到的并不全是称赞和追捧。

为了降低使用中的维修频率,摩拜采用的实心轮胎和传动轴设计,不仅使单车自重高达25公斤,也让“骑起来费劲”成了一项普遍的用户体验。

更为严重的是来自对单车的人为破坏。马然告诉记者,摩拜在上海投入的1万辆单车,仅1个月时间,已经有150辆遭到破坏,这其中包括二维码被涂改、座椅被割破、车身贴满小广告等。最严重的时候,一周就有13辆车因受损回收。

在诚信体系还不健全、用户体验尚不完美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到底能走多远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共享单车市场上,其实早有一大串失败者名单。2007年,北京街头出现了许多名叫甲乙木的自行车租赁点,每小时租金5毛钱。因为亏损严重,很快转手给一个名为方舟的公司。方舟一度成为北京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公司,但同样因为亏损在2010年倒闭。

类似的昙花一现的单车租赁公司还有很多。张文瑞表示,对于完全靠自己投入单车的摩拜来说,投放密度与利用率之间能否实现平衡极为重要。投放过多,很多车子会成为“僵尸车”;投放过少,又可能丢失用户。

潘海啸向记者表示,共享单车首先是一种市场行为,要开发出合适的盈利模式,必须先让整个共享系统运转起来,至少发掘出一些小的赢利点,而不是完全依靠融资生存。此外,他还建议,共享单车应该积极测度自己在环境和城市交通上的贡献,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限于资金,还有对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区域的建设与维护,只有各方面配套设施都健全了,共享单车才能真正发展下去”。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