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骑行,重新刮起时尚的风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13 14:49

骑行,作为一种新的健身运动,快速在廊坊流行。

以车代步,也变成一种时尚。与旧时的骑行不同,现在多了自觉,多了情趣与轻松。

骑行,在城市里轻松穿行

吴浩哲今年37岁,看起来还是个小青年,比他的年龄小很多,这得益于自行车运动。

他在移动公司河北分公司客服中心工作,工作地点在廊坊开发区,离家有13公里,每天都是一路骑车上班,他的车是山地车,骑得很快,像一条在车流里穿行的鱼。

平常到市里办事,十几公里,也是一溜儿风就到了。

吴浩哲过去坐单位的通勤车上下班,5年前,喜欢上了自行车运动,就买了山地车,不再坐通勤车。他家里也没汽车,用不着。

他现在是健客骑行协会的会长,这个协会有50来个人,都是单位的同事,大家节假日常常一起骑车出去旅游。平时公司里开展职工活动,也常常是自行车比赛。

吴浩哲说,现在我们领导也喜欢骑车。骑友们的一些心得、体会,会在内刊和内网发表,许多人感兴趣,就也买自行车加入我们的团队。

爱运动的人看起来都年轻,王宏伟也不例外,他56岁了,还健壮得像小伙子。他是廊坊“晨骑”骑行车队的队长,这个协会也有三年的历史了。

老王已经在一家国企内退,家里原来条件不错,1997年就买了私家车。但他从小就爱好骑自行车,买了车也很少开,后来给了女儿。2000年的时候,买了辆公路自行车,出去游玩、见朋友,一百公里以内都骑车去,平时在市里活动,就骑一辆普通的民用自行车。三年前,花了一万多元买了辆美国产的名牌车,老伴很支持,说花这钱比吃药强。

开始是自个儿骑,后来招呼上几个好友,好友的数量越来越多,就成立了“晨骑”车队,老王当队长,全队60多个人,基本是中老年人,年龄最大的66岁,三分之一是老太太。

骑着自行车,他们到过青海湖、武夷山、青岛……大半个中国都骑遍了,原来,骑自行车的天地比开汽车还要广阔。

车队有个微信平台,现在大家的手机上又加上了叫做黑鸟单车的骑行软件,随时随地记录骑车路线、速度、爬坡难度等,一开始,“晨骑”排在第35名,现在稳居全国第一。

大伙管每天出去骑车叫“遛鸟”,天津北京溜一趟,一个来回一百多公里轻轻松松,在公路上“唰唰”地骑行,大家都戴着头盔,路人很难相信这是一群老年人。

大家都是有“自行车情结”的人

铁路职工孙万国今年46岁,他的骑行经历颇有代表性。

他是廊坊本地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自行车,但非常喜欢。他的姑父当时买了辆永久,他就偷偷骑出去遛车,个子不够高,就将一条腿从车辆地下掏过去蹬车,有一天骑出了十几里路,赶上大顶风,将脚踝都磨破了,但还是很欢喜。

上班了,有了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再后来跟着社会的潮流走,买了摩托车,骑了摩托总觉得不如自行车自在。

后来买了私家车,上下班代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永清看到骑友们举办的自行车大赛,心潮澎湃,当天就到市里的车店,买了一辆山地车。

从此,汽车基本不开了,上下班的时候,骑车比开车快得多。

看他每天骑车锻炼身体越来越健壮、也开心,影响了一家人,妻子也买了自行车。小女儿佳丽也要买,妈妈说,你考了好成绩就给买,结果孩子暗自努力,真考了100分,于是给她也买了车。随后,她的姐姐海阔也买了车子。

12岁的佳丽现在是廊坊骑友中的明星人物,许多赛事中,她比大人、甚至男子组骑得还快,在北京一次赛事上,拿过家庭组第三,儿童组第一。还有一次在12到18岁的少年组中,年龄最小的她夺得了第一名。

一家人,穿着骑行服、带上头盔,骑上车就是一个小小的车队,欢畅、快乐的气氛时时充满着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与孙万国一样,许多骑友都有“自行车情结”,他们放弃了汽车,骑上自行车。

记者在两家自行车店看到,自行车已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有了令人惊讶的升级换代。

市场上一款价格最贵的车子,美国产,装备下来得18万!但整个车子的总重,只有4.5公斤。

一位车店老板回忆,六七年前,一年的销售量还赶不上现在一个月,而当时,运动型车店整个廊坊也没有两三家,现在有二十几家。

各个车店经常举办一些自行车赛事、公益活动等,烘托出一座自行车城的社会气氛,越来越多的人来买车、骑车,滚雪球一般带动起一个朝阳的产业。

从7人开始,现在有100多个运动车队

35岁的张植福是廊坊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也是廊坊自行车风尚的发起人。

张植福介绍,目前协会团结的廊坊的自行车车队有一百多个,会员达一万多人,其他分散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加起来有几万人,再加上以自行车代步的市民,这个数字非常庞大。

目前,在廊坊城乡,不时能看到戴着头盔骑着山地车或者公路车的车手快速骑过,每天早晚,在廊坊市汽车较少、路面宽阔的艺术大道上,都有一队队的车手飞快地驶过。

张植福组织廊坊自行车运动协会始于2008年。2007年,在媒体工作了多年的张植福辞职创办了一家传媒公司,钱挣了一些,但其中大量欠款要不回来,心情很郁闷,浑身不得劲,失眠严重,找了多家医院也治不好。最后北京一个老中医对他说,你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缺运动。

于是张植福就买了一辆山地车骑着锻炼,出去骑一趟出一身汗晚上的失眠就大大减轻了。一次骑着车沿着公路遛,没想到一遛遛到了北京,一鼓作气,他骑到了天安门。心情非常舒畅,他感觉,骑着车,与开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开车是封闭的,而骑车是开放的,骑车人与大自然最亲密接触,大大缓解了压力与紧张。

从那时起,只要不是特殊需要,他就骑车出行,没有了堵车,没有了能源的消耗与污染,张植福感觉身心轻松。

自己骑车得了好处,就与朋友们分享,有六个朋友也买了车,大家呼啦啦骑着车在郊外的公路上奔驰,又重新找到了青春与自由的感觉。

媒体人出身的张植福预料到,自行车回归中国人的生活为时不远,这种健康、绿色的健身、交通工具一定会重新成为时尚。

张植福几次出国,看到了这些国家民间自行车运动的蓬勃发展势头,于是他决定投身自行车推广事业。

2008年,他在廊坊开了一间运动型自行车店。有了自行车店,他和同好们成立了广田自行车俱乐部,举办各种竞赛、联谊等活动,影响越来越大,2009年,在市体育局的领导下,廊坊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正式注册成立,张植福当选会长。

世界最大自行车公园落户固安

去年10月以后,廊坊的骑友们又多了一个新的目的地— 位于固安的永定河自行车运动主题公园。

自行车主题公园位于固安县城北,一期占地500亩,二期还有1700亩,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主题公园。

周艳超是公园运营部的管理者之一,在来这里工作之前,他是一位职业自行车运动员,曾获得过全运会亚军的荣誉。他的同事闫一,曾获得过亚洲锦标赛冠军。

纵深开阔的公园里拥有2.6公里的公路自行车道、3.6公里的山地越野道、7条重力起跳赛道等多种赛道。记者来时,有几个外来的骑友正在车道上飞奔。

一位车手在起伏的山地越野道上为来访者进行表演,飞速的骑行、跌宕的起落、敏捷的飞越,如同耍杂技一般。

周艳超告诉记者,公园不收门票,谁都可以来骑,没有车子,公园里有出租的山地车,50元一天。公园将来的盈利点在附属的车店、快餐店、咖啡厅等服务设施。目前正处于培养人气的阶段,随着天气转暖,来公园骑车的人越来越多,公园去年10月试运营,最多的时候每天有700多人。

现在除了外地的骑友,固安县城的骑友们早晚都来这里骑行。公园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距离北京只有45公里,随着举办各种活动,知名度不断提升,会吸引大量的北京骑友过来。

公园的设计运营均由廊坊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承担,由华夏幸福基业公司投资建设,国际山地自行车联盟(IMBA)设计。

公园的最初的设想者是张植福,廊坊市自行车运动的流行,使大家都有了一个可以自由驰骋场地的想法,他在美国洛杉矶看到一年一届的Seaotter自行车比赛,有十几万人参加的盛景让他震撼不已。

于是开始在廊坊地区选场地,正好在固安城北有一片荒漠的旧河滩地,河滩地往上的北京段,修成了一个个高尔夫球场。

建设一个平民色彩、大众参与的自行车主体公园的想法得到了固安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的认可,最后由华夏幸福基业公司投资建设完成,目前投资已超过1.2亿。公园的出现,带动了这家房地产公司周围的项目,也带动了固安县的休闲旅游。

张植福说,自行车公园不仅是大众的健身场所,还是国内、国际赛事的承办地,公园的建成使廊坊自行车运动走向国际化。

如今,自行车公园已成为固安的一张城市名片,吸引着车流和人流,反过来,又在促进着当地人停下汽车,加入自行车运动或代步的大军。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