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公共自行车“潮汐病”如何治?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20 10:24

要有大数据思维

公共自行车“借还两难”的原因是管理者、使用者等难以及时准确掌控车辆状态信息。公共自行车的借还状态是由人流、天气、上下班、节假日乃至车辆新旧、损耗等不同的因素综合决定的。这些因素的产生还伴随着主观性和客观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等条件。

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模型构建等大数据的思维和手段,对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研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一旦这些规律被掌握和利用,车辆管理者就能对哪些地方需要增设几个网点、哪个网点需要投放多少车辆、哪些时间点需要调配几次等车辆状态信息进行掌控。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从随机服务转为精准服务,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资源。而车辆使用者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手段知晓自己所需要的车辆信息,做好提前预判。

来点特色治疗

说到底,“潮汐病”的主要病因,还是公共服务能力跟不上市民需求的发展,公共自行车服务考验着城市管理者,“潮汐病”需要特色治疗。

在治疗“潮汐病”问题上,绍兴可借鉴国内一些成功经验。比如太原为破解这一难题,服务系统增设了“过夜延时还车”功能,如果市民夜间骑公共自行车遇见服务点锁桩存车已满无法还车的情况,可以摁管理箱上的“7”号键,就可启动“过夜延时还车”功能,只要第二天早晨7时以前还车,系统不计费。同时,管理员每天分析自行车流量数据,并开发查询车桩信息手机客户端为市民服务,实现了单车日租周转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南京则采取最直接的方法扩容硬件,增设站点、加大网络密度、提高站点覆盖率,加车、加桩、加人满足市民需求。

当然,治疗“潮汐病”的药方不是一帖灵,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尝试更多特色疗法,这样才能收到效果。

理解,也是一种推动

要治公共自行车“潮汐病”,固然需要管理方不断创新方法提升服务水平,但作为普通市民,当我们在享受这项民心工程的时候,也有必要为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更多的支持,对目前出现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给予更多的理解。

对于目前公共自行车“难租”的问题,大家不妨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一下租凭点,看看你经常租车的时间段中哪个节点上容易租到车,你可以按照这个时间去租,当你确定赶不上这个节点时,就选择其他交通方式。这种灵活的做法,一来可以避免租不到车而误事,二来可以带给租赁点一个有序的环境。至于“还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的市民都能“骑”起来,网点上的空位势必就会多起来,“还难”就不是大问题。

抱怨往往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才是对这项民心工程的积极推动。

多为私家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

造成公共自行车“借还两难”的一大推动力,是公共自行车使用率大大提升。因此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为私家自行车出行多提供一些便利,为公共自行车“减负”。比如,在一些路段建起停放棚,让私家自行车有处“安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折叠自行车上公交等,使得部分市民能够骑上自家的自行车出行。毕竟,绿色交通仅靠公共自行车数量的增加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大量私家自行车来补充。

事实上,对于很多市民尤其是上班族来说,家里拥有一辆自行车,用起来会比公共自行车更加方便。私家自行车多了,不但于绿色低碳出行大有裨益,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压力也会大大缓解。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运营

要想解决“潮汐现象”,相关部门不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自行车的运营。具体来说,很多商店、工厂、宾馆酒楼或住宅等处,都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这些地方或大或小,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设多大规模的租赁点。同时,将其管理权交由相关物业或经营者,有关部门再根据租赁点的大小、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等给予管理者相应的补贴。

对物业所有人或经营者来说,因门前的空地成为租赁点而增加一定的收入,他们当然会乐意;而对于管理部门来说,此举能让租赁点遍地开花,能够让公共自行车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办法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不妨先进行试点,若具推广价值,再在全市推广,或许就能解决“潮汐病”。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