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Domesticmarket 国内市场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内市场 > 新闻浏览

单车汽车分享问题频生

外媒:共享经济考验中国城市管理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3 11:01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外媒称,共享单车解决了中国大城市的出行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使用热情,但也出现了各种新的难题。

据埃菲社3月11日报道,所有共享单车都基于同样的使用模式: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租赁以及可以停放在任何地点。这正是让这种交通出行方式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共享单车数量在中国的大城市中迅速激增,达到了超过百万辆的规模。

共享单车成了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它们的经营模式甚至已经输出到其他国家。

虽然这是一种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极佳的出行方式,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但在一些地方共享单车也制造了新的难题,甚至引发一些城市的抵制。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数以百计的共享单车被随意堆放在一些僻静甚至是奇怪的地方的图片。

随着共享单车规模的扩大,各种投诉也与日俱增。投诉内容主要是单车随意停放阻碍交通。

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指出,到今年6月上海的共享单车总量将达到50万辆,接近城市的最大容纳限度。该行业协会日前宣布,将会出台行业指导规则,以便规范行业发展。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2日报道,随着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环境不断改善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移动支付、移动出行等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互联网+生活”的社会经济模式初具规模。赶上“互联网+”创新创业浪潮的共享单车进入市场以来,先后在多个城市带动时尚出行热潮,各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投放单车数量。由此衍生的随意停放、违规骑车、恶意损坏单车等问题,考验着中国城市的管理智慧。

艾媒咨询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达5400万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达425.16万人,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2日报道,共享单车热潮刚在中国兴起,同样可在智能手机上进行租赁的共享汽车又掀风潮。普华永道关于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的分析报告认为,以新能源车型为主的共享汽车市场,在中国政府未来着重解决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大背景下,预计将飞快发展。

近日北上广深等多地出现了共享汽车。可迅速租用的分时租赁电动汽车,一时成为民众尝鲜出行的又一方式。

共享汽车租赁费每小时30元左右,远低于出租车,不足之处是租还车网点有限,做不到“随借随还”。

网点虽不够多,但这种随叫随走,手机变车钥匙的时尚出行方式,在限行限购的大城市,尤其对有证(驾照)无车的年轻人吸引力不小。

北京市民王立刚已使用共享汽车三次,他在受访时说:“如果网点能多些,真不用买车,需要时租一辆,省去了养车、修车的麻烦。”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火爆说明中国社会正在转变消费观念——使用与拥有是两个概念,使用甚至比拥有更重要。遇到出行问题,共享带来的便利和便宜,可以比独自拥有车辆更具吸引力。

中国社会正大步快跑走入共享经济时代。共享经济不仅需要共享消费观念,更需要道德、契约、法治上的共享观念,这些都做好准备了吗?随着这个行业的开展与更多人参与,答案将会越来越清晰。

http://i.ce.cn/ce/xwzx/gnsz/gdxw/201703/13/W020170313247192329230.jpg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从酝酿到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区域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在今年的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围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积极为推进三大战略发展加油鼓劲、献计献策—

“一带一路”建设蓝图正在渐次展开,逐步构建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建设,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

如果说,2016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收获年,那么2017年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推进年。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样也是红利与挑战并存。

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表示,一些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并实现了优势互补,成长为行业领跑者。“企业在获得“红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小平代表建议: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可设立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促进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境外使馆、境内外协会、商会等机构,建立健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及时解决“走出去”企业的重大、突发问题;在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园区,并有序组织优势企业抱团“走出去”。

“一带一路”建设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内陆省份也在抢抓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宁夏从开放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提供了可能。”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介绍说,宁夏主要从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开放通道和建设开放载体3方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要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必须实现与当地社会、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必须与国际产能加强合作。合作要处理好5个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企业要自觉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处理好锐意进取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商业模式的选择与组合的关系,根据各种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因国别、行业、企业、项目制宜。最后还要处理好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走联盟、联合、联动的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只看重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和资源开发,既要打开当地市场,又要着眼长远帮助当地发展所需产业,增加当地民众收入,夯实合作基础。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产业合作,人文合作、文化交融也是应有之义。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加注重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以设立民生企业“打头阵”,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质,打开当地市场,并引导当地认同我们的文化。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7年3月13日